教師招聘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 教師面試技巧 > 說課 >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考試網作者:謝曼丹 時間:2022-08-12 11:02:18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此次說課我將本著高中音樂基本理念要求,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首先,我簡單說一說我對于教材的理解。
《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第十單元第二十節的一節鑒賞課。通過感受這部作品,能認真聆聽體驗俄羅斯民族的音樂,感受格林卡被尊稱為“俄羅斯音樂之父”,他為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開創了廣闊的前景,對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音樂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擁有著對音樂自我的獨特理解。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多聽、多感受,采用觀看視頻、背景講解等一些相對直觀的教學手段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繼續加強他們對音樂知識的了解,注重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理念規定,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欣賞俄羅斯民族樂派代表性作品,體驗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風格特征。
2.通過對作品的欣賞,了解“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
3.通過對作品風格的了解,熟唱作品主題部分。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了解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風格特征并熟唱作品主題部分。
難點:通過對作品的欣賞,了解“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感受法、討論法、探究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初步感知、深入探究、鞏固提高以及課堂小結。
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采用范唱導入的方式,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提問:這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
通過學生的回答進而總結:這是一首來自俄羅斯的歌曲,歌曲中年輕人真誠激動的心聲、萌生的愛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別之情都和這大自然的美和諧地交融在一起。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解的歌曲也是來自俄羅斯的,從而引出課題《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形成了一個自然、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由我播放《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這首作品,并講解關于作品的相關背景。
《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是俄羅斯交響樂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繪了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鮮明畫面,而且揭示了俄羅斯人民的無盡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體現他們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樂趣、別開生面的幽默感的結合。
之后提問學生通過對《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這首作品的欣賞,對于幻想曲又怎樣的了解?
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查閱的資料討論回答。
我進行總結:幻想曲一種形式自由灑脫、樂思浮想聯翩的器樂曲。16、17世紀的幻想曲常由弦樂器(主要是琉特)或鍵盤樂器演奏,多用復調模仿手法自由發展主題。其后,幻想曲常作為賦格曲和奏鳴曲的前奏,與結構嚴謹的賦格曲和奏鳴曲本身形成對比。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深入學習環節
接下來,是我新課講授的部分,我會播放全曲《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并提問:每一個主題音樂情緒的變化,以及所描繪的畫面內容?
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進而總結:第一主題弦樂齊奏的方式奏出,像領唱一樣“唱”出緩慢的、抒情的婚禮歌。接著是三個變奏。第一個變奏的木管、第二個加進了弦樂器,第三個又增加了銅管樂器。
第二個主題取材于歡樂、熱鬧的民間舞曲《卡瑪林斯卡亞》,表現了俄羅斯人民樂觀的民族性格和歡樂的生活情趣。
最后,像一般的民間舞蹈一樣,速度開始加快,聲部和樂器增多,好像是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到這舞蹈中來。但是當情緒達到最熱烈的一刻,整個樂隊突然靜息下來,只聽到舞蹈歌曲主題的片段兩次從遠處傳來,然后,全樂隊用猛然的一擊結束這首樂曲。
接下來我會介紹俄羅斯交響樂的奠基之作的作曲家格林卡。
米哈伊爾·格林卡,俄羅斯作曲家,民族樂派。1804年生于斯摩棱斯克之諾沃巴斯科伊,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間,于1817年師從約翰·菲爾德學鋼琴,同時還學小提琴與和聲。1833年赴維也納與柏林,師從西格弗里德·德恩學作曲。返回圣彼得堡后,創作歌劇《為沙皇獻身》,1836年首演獲得成功。1837年被委派為帝國圣堂樂長。1842年第二部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首演。1844年訪問巴黎時與柏遼茲相識,后繼續旅行至西班牙,那里的民間舞蹈節奏使他心醉神馳。1847年回國,之后又多次出國旅行。1857年,格林卡在柏林去世,享年53歲。
最后我會播放《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并帶領學生演唱作品主題旋律。
第四環節是鞏固拓展環節
由我播放格林卡的歌劇作品《為沙皇獻身》(即《伊凡·蘇薩寧》),學生了解格林卡的作品風格。
我進而總結:格林卡是俄國民族樂派的奠基人,他的《伊萬·蘇薩寧》是第一部真正的俄國民族歌劇,在劇中格林卡將俄羅斯民歌的特色加入到了傳統的意大利歌劇的框架中。這部作品同他的另一部名作《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一同奠定了俄國民族歌劇的基礎。所以稱格林卡被尊稱為俄羅斯民族主義音樂的創始人。格林卡是俄羅斯民族音樂真正的奠基人,被尊稱為“俄羅斯音樂之父”,他為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開創了廣闊的前景,對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之后,俄羅斯相繼出現了一大批思想成熟,技法高超的民族音樂大師。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這樣總結:今天我們主要通過欣賞的作品《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以及他的作曲家格林卡,了解到了俄羅斯民族樂器的風格特征。此外,課后請同學們欣賞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其他代表人物的作品,下節課分享。
最后,在演唱《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主題的部分的歌聲中結束本節課。通過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式,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深入的了解作品的內涵,也能夠,更為充分的發揮激發學習的興趣,更好地融入課堂。
七、說板書設計
《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
體裁:幻想曲
格林卡“俄羅斯林祖音樂之父”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注: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信息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高中音樂《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說課稿_中公教師網 ,更多高中音樂《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說課稿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